BOM

已添加
BOM合计 查看BOM >>

 

普通不能随便,小小网线也有大学问

 

谈起网络,几乎所有人首要想到的就是路由器等设备,却忽略了“遍地”的网线。网线是网络的”血脉“,虽然现在无线网络很常见,但在核心应用上,有线网络还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网线的部署,涉及面积比较广,几乎要涵盖建筑的所有区域。一旦网线出现问题,查找问题的所在,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所以,对待网线就更应该慎重。

但现实中,网线却常常被人忽略。许多人的意识还停留在“电气”时代——网线只要导电,就能传递网络信号,管他灰的、蓝的,肯定都一样使用

1种类不同,网速相差百倍 

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观念,网线的学名称为“双绞线”,按线径粗细划分的话,截止到目前已有、以及常用、还有未来即将大规模使用的网线种类有:三类、四类、五类、超五类、六类和七类双绞线等类型。原则上数字越大,则版本越新、技术越先进、带宽也越宽,当然价格也就越贵。不同种类的网线,网速相差很大,甚至成百上千倍。

淡出市场

三类线的传输频率16MHz,最高传输速率为10Mbps(10Mbit/s),目前已淡出市场。四类线的传输频率为20MHz,最高传输速率16Mbps,未被广泛采用。

主流常用

五类线增加了绕线密度,外套一种高质量的绝缘材料,线缆最高频率带宽为100MHz,最高传输率为100Mbps,这是最常用的以太网电缆。

高端未来

超5类线主要用于千兆位以太网(1000Mbps),超五类线具有衰减小,串扰少,并且具有更高的衰减与串扰的比值(ACR)和信噪比(Structural Return Loss)、更小的时延误差,性能得到很大提高。

六类线的传输频率为1MHz~250MHz,六类布线的传输性能远远高于超五类标准,最适用于传输速率高于1Gbps的应用。六类与超五类的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在于改善了在串扰以及回波损耗方面的性能,对于新一代全双工的高速网络应用而言,优良的回波损耗性能是极重要的。七类线带宽为600MHz,可用于今后的万兆比特以太网。

2无法超越的100米 网线传输距离

对网络比较了解的朋友,都知道双绞线有一个“无法逾越”的“100米”传输距离。无论是10M传输速率的三类双绞线,还是100M传输速率的五类双绞线,甚至1000M传输速率的六类双绞线,最远有效传输距离为100米。在综合布线规范中,也明确要求水平布线不能超过90米,链路总长度不能超过100米。也就是说,100米对于有线以太网而言是一个极限,这个极限是从网卡到集线设备的链路长度。

是什么造成了双绞线的100米传输距离上限?这就要深究一下双绞线的深层物理原理了。网络的传输,其实就是网络信号在双绞线上的传输,作为一种电子信号,在双绞线中传输时,必然要受到电阻和电容的影响,这就导致了网络信号的衰减和畸变。信号的衰减或者畸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影响到信号的有效、稳定传输。

衰减是信号损失度量,衰减与线缆的长度有关系,随着长度的增加,信号衰减也随之增加。衰减用"db"作单位,表示源传送端信号到接收端信号强度的比率,衰减随频率而变化。

另外,根据麦克斯韦定律,只要有电流的存在,就会有磁场存在,磁场之间的干扰,在双绞线领域里称之为“串扰”。“串扰”也就是网络信号在网线传输过程中,产生彼此的相互干扰。为了尽量避免这种干扰,双绞线内的芯线采用两两相互逆时针缠绕的方法,抵消这种干扰,这就是“双绞线”名称的由来。但是,即便是采用这种避免干扰的手法,网络信号还会受到外界电磁波的干扰,当背景噪声过大时,误码率也随之增高,进而影响网络信号的有效传输。

还有以太网所允许的最大延迟为512比特时间(1比特时间=10纳秒)。也就是说,从信号发送到最后得到确认的时间不能超过512比特时间,否则,将认为该信号在传输途中丢失,没有到达目的地。因此,最大延迟时间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信道长度。

双绞线的物理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网线的优劣,劣质网线往往采用不合格的双绞线芯线缠绕方式,低廉的金属芯线,达到偷工减料的目的,而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直接加重了网线中网络信号的干扰,从而使网线的有效传输距离远不及100米,同时还会影响网络传输的稳定性,以及网线的使用寿命等。

3降低网线干扰 双绞线及其绕距

我们提到,双绞线芯线采用两两缠绕的方式,达到降低信号的传输过程中的干扰。双绞线扭绕一节的长度人们称之为“绕距”,用来表示每对线对相互缠绕的紧密程度。

为了能将每对线对相互之间产生的串扰程度降低到最小,常常将线对按逆时针方向紧密地缠绕在一起,而且每对线对采用的绕距是不应该相同的。

通常情况下,双绞线的绞结程度越紧密,绞距越均匀,其抗干扰的能力也就越强、双绞线内部的串绕也就越小。在长距离网络传输中,效果也就越好。

我们说的三类线、五类线、七类线...它们之间的区别就是铜丝直径越来越粗、扭矩越来越小、两根线缆扭的越来越紧、线对之间的间隔物越来越多(十字骨架、铝箔、麦拉、排流线、铜丝编织网)、频率从16MHz到100MHz、250MHz、500MHz、600MHz等等。

当频率增加时,串扰现象也变得越来越严重 ,这就需要增大铜丝直径,增加线缆的扭矩,增加十字骨架将线缆隔开,增加外护套厚度或增加屏蔽层等等各种生产工艺来解决越来越棘手的串扰问题。不得不说,串扰让线缆结构越来越复杂。

网线的传输速率越高,那么频率越大,同时造成的干扰越强,也就需要更高的屏蔽手段。在低端的双绞线产品里,绕距是优劣的一个主要参考,但在更高端的双绞线产品里,就不仅仅要考虑的芯线的绕距,还要看串扰的屏蔽手段如何。

4屏蔽还是非屏蔽 需要考虑

谈到网线的信号串扰屏蔽,我们还可以从这个角度,把网线划分成屏蔽双绞线和非屏蔽双绞线。非屏蔽双绞线由8根不同颜色的线分成4对绞合在一起,成对扭绞的作用是尽可能减少电磁辐射与外部电磁干扰的影响。